台灣製麻會社成立背景
- 柑仔店 用心
- 2021年9月30日
- 讀畢需時 1 分鐘
📝最主要是日治時期台中地區的米穀包裝問題
當時的台中廳廳長岡本武輝到任後(明治35年、西元1902)發現台中地區的米常有「減價銷售」的問題😱並歸納出兩個問題:
1️⃣外表為包裝白米的米袋內卻混雜著粗米、濫竽充數
2️⃣米袋包裝不良,導致許多米脫落
✅為了解決米穀品質不一問題,明治36年(1903)頒布〈米穀仲買組合規則〉開始在台中廳內的米穀集散地設置事務所,對米穀的品質進行嚴格檢查。
-
✅針對包裝問題,台中廳派遣官員前往大阪紡績會社試驗,發現只要將黃麻稍加改良麻袋的品質就能有大幅的改善,不用再依賴外國進口
明治35年(1902)日本人開始蒐集世界各地的黃麻種子,由於試種情況良好便開始台中推廣種植,此為台中廳成立製麻會社的背景因素
-
💰同時大地主兼有米商、仲介商的身分,因此對於米穀、米袋的品質問題感同身受,當台中廳長提出米袋改良計畫想要成立製麻會社時獲得多數人的贊同,並以大量的資金作為成立會社的資本。
-
🤝經過股東會議、兩年籌備計畫以及建置工作
於明治40年6月11日舉行開業式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