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裡大社的崛起》
- 柑仔店 用心
- 2021年4月19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岸裡大社的崛起》
在清領時期,岸裡大社是屬於最有名歸化清廷的平埔族,期間獲得大量土地,依據文獻,當時岸裡大社幫助清廷平亂獲得了「豐原丘陵、大肚台地、北屯、西屯」等地,幾乎涵蓋了台中盆地北部的土地,但是卻因為與清廷太過友好,反而與其他原住民族反目成仇,後因漢人進駐開墾,岸裡大社失去原本的土地優勢,漸漸消失在歷史洪流中。
事件一:《吞霄社事件》
這就要從康熙38年(1699)開始講起,當年位於中北部海岸的「吞霄社」的漢人通事「黃申」因徵派壯丁多次,又規定社番需先繳錢才能出獵捕鹿,種種剝削吞霄社的行為,引起吞霄社土目卓介、卓霧、亞生率眾抗官。
黃申及其同夥的漢人遭殺害,造成清治以來第一起中部地區抗官事件,清廷馬上派兵和徵調已歸化的南部新港社平埔族(新港、麻豆、蕭壠等社)協助清廷平亂,但是這些調度仍然無法平息吞霄社的反抗。
此時有人向官兵推薦鄰近的岸裡社人,稱岸裡社「勇猛矯健,穿林越澗如飛」,經過清廷說服岸裡社頭目「阿莫」之後,岸裡社同意協助平亂,自吞霄社的後山進攻,與清軍前後包夾,擒殺吞霄社土目。
岸裡社立下了清廷所謂的大功,由於當時岸裡社還不具備官方的歸化成為「熟番」,清廷為了獎勵給予大量的糖、菸、布匹、金銀,此後岸裡社日漸與清廷關係良好,但也造成平埔社群之間漸行漸遠。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