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巴宰語猜歷史》

《巴宰語猜歷史》

🕵🏻‍♀️巴宰族稱謂祖先、祖母皆以「Apu」來稱呼,在巴宰族裡並沒有特別尊崇父系社會或母系社會的傳統,所以正常來說應該會產生「祖父」這個名詞吧!但是為什麼只有「祖先」和「祖母」稱作「Apu」呢?

📔《平埔巴宰滄桑史》作者潘大和提到若是按照全球各民族發展語言的規律,一定是先有事物,人類才會針對此事物去命名,所以推測巴宰族古時並沒有祖父,所以才尚未出現「祖父」的稱謂,直到漢人來臺之後,巴宰族才學習漢人的發音發展出「阿公Akun」這個說法,所以巴宰的祖父到底去哪裡了❓

✅作者認為巴宰族屬於漁獵的民族之一,男性須出遠門漁獵維持生計,當時台灣尚未開發,一不小心可能就會因野獸、瘴癘之氣而喪命。導致古時巴宰男性的平均壽命簡短,所以可能還未成為祖父就命喪黃泉了,因此就少有祖父的稱號。

✅另一原因可能巴宰族早期曾經是船難者、掠奪者,抑或是海盜的後代,當船隻修復或是掠奪財產之後便揚長而去,留下母子居住於島上,所以大量流失壯年男性,沒了祖父稱謂。

📔作者表示後者的可信度來得前者高,依據人類學的研究來看,巴宰族人的體型相較於其他原住民高大、皮膚白皙,在西元1876英國傳教士Ritchie繪製巴宰族與他族的女性肖像,很明顯地巴宰族女性皮膚比起他族更為白皙,因此作者大膽推測巴宰族可能與外來的種族混血過,這樣也能說明為何巴宰語裡沒有「祖父」一詞。

✅既然提到混血,另一原因可能與巴宰族唯一的姻親「拍瀑拉族」有關,由於拍瀑拉族之前活動的領域位於台中的海線地區,時常遇到海盜與掠奪者,導致拍瀑拉族可能混有白種人的血統,巴宰族因為姻親的關係會與拍瀑拉族通婚,進而使巴宰族間接有了外來血統。

💡這有趣的故事僅只後人推測想像,目前得知台灣原住民最早的源頭為南島語族,但是是什麼原因會到台灣島上居住?又或者原本就居住於台灣了,可能現今我們所認為的南島語族是以台灣為中心擴散出去的?因為沒有確切的文字留下,只能留給後人無限的想像,或是在幾年後學者努力不懈的研究下這個謎團就找到解答了,在還沒找到答案之前就是我們發揮想像力的時候啦‼️

Comments


©2022 by 用心柑仔店。

 
  • Facebook
  • YouTube
  • Instagram
bottom of page